从神到妖的狐狸

2023-08-07 15:19:13    来源:团结报


(资料图片)

在童话故事中,狐狸一般是以机敏的动物形象出现。但在历史长河中,狐狸的形象却一直发生着变化。

现在,有关狐狸的已知的最早记载出现在《山海经》中:“青丘之山,有兽焉,其状如狐而九尾,其音如婴儿,能食人,食者不蛊。”这时的狐狸还未成“人”,却已经有了“食者不蛊”的“神”性。

相传在上古时期,大禹治水途经涂山时,路遇九尾白狐。涂山有歌唱道:“绥绥白狐,九尾庞庞。我家嘉夷,来宾为王。成家成室,我造彼昌。天人之际,于兹则行。”这首民歌称,九尾白狐是“王天下”的瑞兆,而涂山女子也能带来昌盛的王道。于是,大禹便娶了涂山的女子为妻。

直至先秦时期,狐狸常被用作部落或国家的图腾,是太平祥瑞的象征,深受人们爱戴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中“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”一句,让人能看出狐狸还可指代贵族。说明在当时,狐狸仍处在高高的神坛之上。

可随着时间推移,狐狸的神圣地位却没有延续下来。东汉的《说文解字》中就这样描述狐狸:“狐,妖兽也。鬼所乘之。有三德:其色中和,小前大后,死则丘首。”此时世人眼中的狐狸,有着符合中庸之道的柔和毛色、符合尊卑秩序的身材和不忘根本的美德,却也开始由“瑞兽”逐渐转移为“妖兽”了。

南北朝字典《玉篇·犬部》中,开始使用“媚兽”一词来解释“狐”。而到了宋代,狐狸已经被彻底妖魔化了。宋人田况在《儒林公议》中,就用到“时人目为九尾狐”来比喻魅惑皇帝的陈彭年。这也可以看出,在当时人们眼里,狐狸已不再是美好的瑞兽,而成了邪恶的凶兽。第一部以狐妖为主角的长篇通俗小说《三遂平妖传》,讲述了三只狐妖辅佐王则造反的故事,借狐妖的视角来揭露朝廷的昏庸。

近期,电影《封神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,其中的狐妖妲己也重新进入大众视野。在《封神演义》一书中,妲己无比残忍凶狠,成为一个祸国殃民的奸恶角色。商纣王身侧是否真有苏妲己这个人物已经不得而知,但妲己已然成为人们口中“红颜祸水”的代表。可正如唐代罗隐诗中所说,“家国兴亡自有时,吴人何苦怨西施”,家国兴亡并不该嫁罪一位弱女子。

但清代又出现了峰回路转的局面,一时百姓间盛行“狐仙崇拜”。仅《聊斋志异》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和《子不语》三部小说,提及狐狸的就有三百余篇。其中,《聊斋志异》的美狐、情狐、友狐成为小说中的主要形象。蒲松龄一改历史中狐妖的邪恶形象,在他的笔下,不少狐狸也像我们一样,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。(雷添忆)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